目前分類:機械錶進階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圖‧文/王永昌古董鐘錶 王進龍 ‧資料節選/世腕No.14

微型自動盤也稱珍珠陀和小自動盤,早在1957年便由宇宙錶UNIVERSAL成功地研發
出來,裝載在薄型男裝腕錶裡,之後陸續有許多品牌採用,其中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
Cal. 240和蕭邦CHOPARD L.U.C.1.96都是頗為知名的作品,且各具特色。


圖文:Cal. 240 自動上鍊機芯 ,22K金小自動盤,單向自動上鍊。一枚日內瓦印記,
27顆紅寶石。 因加百錄避震器,經不同溫度5方位調校。 單層合金游絲,抗溫差砝碼
補償擺輪,無快慢針, 由8顆砝碼微調時間快慢。單發條盒,動力儲存約50小時。
每小時振動頻率21,600轉,機芯直徑為 27.5 mm,厚度2.4mm。

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微型自動盤的主力機種機號為Cal. 240,直徑為 27.5mm
厚度2.4mm,27顆紅寶石,每小時振動頻率21,600轉,能量儲存約50小時,零件
數約161件,烙有一枚日內瓦印記,採用單層合金游絲,砝碼補償擺輪,無快慢針
由8顆砝碼微調時間快慢,此種平衡擺輪是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
機芯具代表性的重要部件,也成為它獨有的風格。單向自動上鍊,22K金微型自動盤。
此機芯約於1977年推出,到目前為止,百達翡麗尚未有類似的新機種出現。



它的走時結構相當穩定,自動上鍊的組件使用3組滾珠軸承,是相當特別的設計,
自動盤非常靈活,自動上鍊的效力不錯,不過可能是太薄或設計上的缺失
在劇烈運動和不當的使用下,自動盤會有磨損和軸心折斷的情形
若是能把自動上鍊機制修改成雙向自動上鍊,並在大圈束上加組發條擋仔
以及在自動輪組上加組離合裝置,讓以手上鍊補助發條時
不致加速齒輪的磨損,應該會更完美。



圖文:Cal. 1.96 自動上鍊機芯, 22K金小自動盤,雙向自動上鍊。二枚日內瓦印記,
32顆紅寶石。 KIFF牛鼻型避震器,經不同溫度5方位調校。 寶璣式雙層合金游絲,
抗溫差三臂環形合金擺輪,鵝頸式微調快慢針。 雙發條盒,動力儲存約68小時。每小
時振動頻率28,800轉,機芯直徑為 27.4 mm,厚度3.3mm。

蕭邦CHOPARD在1996年研發出機號L.U.C.1.96微型自動盤的薄型機芯,其直徑為27.4
mm,厚度3.3mm,32顆紅寶石,每小時振動頻率28,800轉,能量儲存約68小時,使
用2個發條盒,採用寶璣式雙層合金游絲,環形三臂抗溫差合金擺輪,鵝頸式微調快慢
針機制,22K金微型自動盤,雙向自動上鍊,使用1組滾珠軸承,其自動盤的靈活度普
通,但自動上鍊效力可不差,並烙有二枚日內瓦印記。



它的上鍊機制很特別,是利用三角狀凸輪帶動上鍊機制,因三角狀凸輪有三高點和低點
迫使上鍊機制將齒輪推進,並使機制回位,此種機制在1960年代的古董錶裡見過
今天蕭邦L.U.C.1.96機芯再度將它發揚光大。
蕭邦L. U. C.1.96推出已有5年風評不錯,但還是需要多一點時間來考驗它的品質
雖然它比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稍厚一點,但多了日曆裝置、使用兩個發條盒
動力儲存68小時也比百達翡麗的50小時來得久一點
而百達翡麗的Cal. 240推出已有23年之久,反應一直不錯,超薄錶極為精密
所以製作上有其困難度,因此,它沒有勞力士ROLEX那樣地耐操、耐撞那也是理所當然的
無法相提並論,但在打磨工藝上的表現,百達翡麗還是展現了王者之風,堪稱技冠群雄。

閱讀延伸[[機械錶原理---能量儲存結構]]

 

本文引用自[[世界腕錶]]

相關標籤:

(1)機械錶(5)凡爾賽(7)凡爾賽機械錶(11)凡爾賽手錶(4)手錶(3)腕錶(2)凡爾賽腕錶(4)凡爾塞(12)泰鼎國際(9)Versailles(6)Versailles凡爾賽機械錶

loveine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Josephine Luo‧資料提供/王永昌古董鐘錶‧資料節選/世腕No.33

 




圖文:1931年勞力士發表了ROLEX Perpetual腕錶,其厚度為7.5mm,它是世界
第一只自動盤可360度旋轉的腕錶,不過僅能單向上鍊。


自動上鍊的發展里程
1770年,Abranham-Louis Perrelet創製了自動上鍊懷錶
不久後被Abraham-Louis Breguet改良但並未被廣泛地使用
因此自動上鍊腕錶也尚未誕生。
爾後,到了1920年代初期,John Harwood研發了第一只自動上鍊腕錶並申請專利
不過當時Harhood出品的自動上鍊腕錶仍屬於撞陀式半自動腕錶;
而所謂的撞陀式,就是它並不能夠完整地水平360度旋轉
與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自動上鍊機制仍有差別。
直到ROLEX於1931年推出一只擁有防水功能的自動上鍊腕錶後才真正讓自動盤以360度旋轉
而這枚稱為「永動轉子(Perpetual)」的機芯被廣泛搭載於三○至五○年代勞力士的泡泡錶背之中
不過卻仍舊只能單向上鍊,雙向上鍊要到十年後才研發出來,這使得自動上鍊能更加有效率。
其後自動上鍊機制不斷地改進,到了1950年代機芯開始做得輕薄
一些製錶商開始採用黃金或白金作為自動盤的材質
其較高的重量特性使得腕錶變得更薄且又能幫助上鍊的效能
而這就是自動上鍊發展中幾個重要的里程。
 



自動上鍊結構部件名稱:1.自動盤、2.自動輪、3.與4.自動一番輪(兩者同軸)
、5.與6.自動二番輪(兩者同軸)、7.自動三番輪、8.自動四番輪、9.大卷車(即
大鋼輪)、10.發條盒。


雙向自動上鍊機制
上圖為利用兩個雙層迴轉輪進行雙向上鍊的自動上鍊機制。
雙向上鍊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結構,但其實傳動的原理與單向都是相通的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動上鍊的齒輪方向
當自動盤
1.進行旋轉,此時與其同軸的自動輪
2.便會同方向順勢旋轉,而與其相咬合的兩個雙層迴轉輪
3.4.與5.6.會透過輪流推進與空轉的機制將三番輪7.往前推進
再傳導至四番輪8.,在四番輪下面的小齒輪再與大卷車咬合,為發條上鍊
這是一個完整的程序。雙向上鍊其實有一個基本的概念
它必須要具有兩組齒輪相互一來一往的迴轉,才能產生這兩組齒輪輪流推進上鍊的效果。
其實每一家品牌對兩齒輪如何輪流上鍊的設計各有不同,有類似離合的方式
也有輪流一推進一空轉的方式,就連止逆裝置也因設計而異。



圖文:1926年由HARHOOD申請專利,第一只自動上鍊腕錶,採用撞陀式半自動
(即無法360度旋轉)單向上鍊。

單向自動上鍊機制
所謂單向與雙向上鍊的差別,在於自動盤是否順時針與逆時針旋轉都有齒輪可推進上鍊
如果僅是一個方向上鍊,另一個方向旋轉時,齒輪必須打滑空轉,就是單向上鍊。
單向自動上鍊顧名思義就是自動盤僅有一方向可進行上鍊
也就是從自動一番輪可連續傳導至大卷車,但由於另一個方向無法上鍊
因此齒輪必須空轉,或者是透過一個離合齒輪作為中介
去脫離與各個自動傳動輪之間的傳動,這就是單向上鍊簡單的原理
而我們常說單向自動上鍊的效率有限,就是由於自動盤一半的時間其實都是在空轉的緣故。
 


圖文:左為AUDEMARS PIGUET機芯的自動盤,右則為PATEK PHILIPPE機芯的自
動盤。


自動盤的形狀與設計
現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自動腕錶在自動盤上做不同的設計
我們很好奇不同的形狀是否會對上鍊效率造成影響?
其實自動盤的形狀對上鍊沒有太大的影響,倒是它的材質與重量可順道一提
許多品牌喜歡使用21K金材質打造整塊的自動盤,這對上鍊效率是有幫助的
不過還是比較強調在美觀性,對於薄型錶而言
整塊貴金屬打造的自動盤反而會成為負擔
因此它們多半用自動盤外緣製作一條貴金屬的做法來提升上鍊效率。


圖文:左為紅寶石軸承的設計,右則為滾珠軸承的設計。

自動盤軸承的種類
另外,自動盤的軸心位在機芯中央,為了減少其做360度的旋轉所可能產生的摩擦力
必須要有一個叫做軸承的裝置作為軸心與自動盤的承接媒介
這個媒介可以幫助自動盤旋轉上鍊的效力,因此也可以有不同的設計
如上圖左便為紅寶石軸承的設計,在軸心的兩側設置紅寶石;
上圖右則為滾珠軸承的設計(在軸心兩側分置兩個圓形滾珠)
而滾珠軸承有五顆或七顆的設計,也有陶瓷材質的設計,許多高級廠牌都喜歡使用此設計。
以上便是我們為您整理與介紹的單向與雙向自動上鍊機制
希望能讓您對單向與雙向自動上鍊機制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全文引用自[[腕錶世界]]

相關標籤:

(1)機械錶(5)凡爾賽(7)凡爾賽機械錶(11)凡爾賽手錶(4)手錶(3)腕錶(2)凡爾賽腕錶(4)凡爾塞(12)泰鼎國際(9)Versailles(6)Versailles凡爾賽機械錶(7)自動盤(6)軸心(44)陶瓷(14)機械錶內部(12)手動上鍊(11)自動上鍊(10)滾珠軸承(4)機芯

loveine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Sophen.攝影/Sophen、Roger.資料節選/世腕No.6
2005/08/12


圖文:各種不同形狀、不同弧度的特殊錶鏡

一般使用於鐘錶鏡面的玻璃依材質大致可分為塑膠玻璃、礦石玻璃和水晶玻璃三種
 
每種鏡片各有其優缺點,不管何種材質,都發揮了最主要的功能─保護手錶。
  
錶鏡之於手錶,就如同衣服之於人體,好的鏡面不僅襯托出外觀的質感,易於觀看時間
 
更重要的是具有保護的作用,所以,可別看這片薄薄的鏡面,它可是蘊含了不少的學問哦!

 


一般使用於鐘錶鏡面的玻璃依材質大致可分為塑膠玻璃、普通玻璃和水晶玻璃三種。
 
塑膠玻璃指的就是壓克力,過去的錶多半使用這種材質,現在仍有不少錶款在使用。
 
其缺點是容易刮傷,且透明度稍差,但因為具有彈性,不易破裂,所以又叫做安全玻璃。
 
雖然塑膠玻璃容易刮傷,但當它出現刮痕時,可以直接在玻璃上打磨使其恢復平滑
 
可以不必更換鏡片,除非刮痕太深,而且價格便宜,更換一片玻璃要價約新台幣5、600元即可。


圖文:拆裝錶鏡的第一步就是用壓台將手錶玻璃取出


普通玻璃就是強化玻璃,又稱礦石玻璃(Mineral),係將玻璃中雜質去除
 
使其成為透明度較佳的成品,大多數手錶都是採用這種材質。
 
其特色是耐磨、較塑膠玻璃不易刮傷,但由於硬度較塑膠玻璃高出許多(約莫氏硬度5度)
 
所以相對來說較易破碎。價格約在500至2000元之間,視玻璃的厚薄程度而有所不同。

水晶玻璃就是所謂的藍寶石水晶(Sapphire),它是一種合成的材質
 
結合了塑膠玻璃和礦石玻璃的優點,密度極高,硬度僅次於鑽石,不會刮傷
 
即使在受到撞擊的情況下,玻璃也只會產生裂痕,不會整片碎裂掉落
 
然而因進口之故,其價格比前兩者來得高出許多
 
一般約在1000元到5、6000元不等,若是弧形鏡面,則價格則更高。


圖文:水晶玻璃與錶殼間有一圈用以固定的鐵弗龍

這三種玻璃有幾種辨識方法:
 
1.首先可以手指輕敲塑膠玻璃錶面時,會發出有如塑膠般的ㄎㄡ ㄎㄡ聲響,玻璃的聲音則較厚實
 
2.其次可以重量判斷,塑膠玻璃最輕,水晶玻璃最重
 
3.再者可以用手觸摸,觸及水晶玻璃時會有一種冰涼感,是其他玻璃所沒有的

4.還可以水滴測試,水滴在水晶玻璃上不易擴散,其他材質則會散開,很有意思吧?
 
不管如何,密度夠、硬度高、透明度佳,是優質玻璃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圖文:以專用量尺先精確測量鏡片直徑,以便尋找合用的鏡片。


另外,常聽到的防眩鏡面又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防眩鏡面就是在鏡片上電鍍多層膜,使其附著於鏡片上以防止光線折射
 
類似汽車隔熱紙,又叫做多層膜或彩衣,常用於專業航空、潛水錶或鏡面弧度很大的錶上。
 
且又分雙層防眩玻璃與單層防眩玻璃,差別在於前者為鏡片內外兩面皆電鍍
 
後者則僅於玻璃內側鍍膜,兩者效果差異不大,所以價差亦不大。


圖文:在裝玻璃前別忘了先將錶殼內的雜質加以除去


裝配鏡面的工具很簡單,不需要特殊的器具
 
但在裝配前鏡面的切割、研磨、成型、去角度後拋光到裝置於錶殼上
 
都需要豐富的經驗和細膩的手法才能使鏡面更換後呈現天衣無縫的品質。
 
通常手錶在更換鏡面時,師傅都會先將零件部分取下,僅剩錶殼再來處理鏡面的問題
 
塑膠玻璃比較簡單,只要將壞損的鏡面取下再找到大小適切的鏡面裝上即可
 
而水晶鏡面取下時通常會用瓦斯槍燒烤幾秒
 
使鏡片脫離 ( 因水晶玻璃與錶殼間裝有鐵弗龍用以固定,高溫會使其脫離 )
 
再用清水清洗,接著用AB膠將鐵弗龍黏著於錶殼內圈
 
上合適的鏡面後用壓台固定就宣告完成
 
新錶則改採沸水燒煮約半小時後使它自行脫落,以避免影響手錶材質 。


圖文:裝鏡面時,先將A膠與B膠混合後把鐵弗龍黏上,再黏回鏡面。
 


更換鏡面看似一件很簡單的工作,事實上也的確不困難
 
裝配至完成僅需要幾十分鐘的時間即可,但這並不代表可立即送修取件
 
因為它需要一些時間校正及做專業的防水測試,一般情形約需1至2個工作天
更換特殊形狀鏡面等較具困難度的情形,則約需1週的時間,否則外表看似完美
卻有進水的問題,豈不是得不償失?
所以合理的等候時間,對手錶任何一個部件的維修及檢測是絕對必要的。



圖文:鏡面裝回後,在鏡面上放一塊塑膠片,再用壓台將其固定,這樣可使玻璃受力
平均,不易受損。

 

 

 

 

 
全文引用自[[世界腕錶]]
 

loveine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機械錶內部結構.jpg 

圖:錶的運轉是利用槓桿原理將發條產生的能量,藉由中心輪傳送至第三輪、第四輪、擒縱輪、馬仔最終至擺輪

接著擺輪的反作用力再將馬仔彈回原位的一種規律運動,如此機芯的走時輪系之運作方算完成。

上圖為走時輪系的電腦透視線條圖,我們可以看見自發條盒開始,由左而右分別為上述所提之元件。

到底能量儲存顯示是怎麼樣作動的呢?將機械結構簡單的說,便是在貫穿發條盒的大卷車處設置一組輪系

其中包含了數個齒輪(約共有10個齒輪),藉由複雜的輪系組合將發條盒的能量(也就是發條縮放所產生的應力)

藉由具體的指針表達,而複雜的輪系中有一個稱之為離合輪的齒輪,其作用便是司職於發條上滿鍊後

保護它不被持續上鍊而導致斷裂,是一個重要的保護機制,通常該裝置多用於自動上鍊錶款。

其實各家的能量儲存結構在設計上雖然不盡相同,但原理都是一樣的

設計再精良、複雜的輪系,都必須與發條盒連結,如此方得將抽象的能量視覺化,達到顯示的目的。

 
機械錶內部結構1.jpg 
圖:這是由上夾板俯看的透視圖,其中能量儲存結構與輪系位置分布,位於圖的左下方

其中能量儲存顯示結構的齒輪採用扇型齒輪,這個扇型齒輪的功用便是將能量儲存的多寡

藉由顯示窗上的指針具體顯示,與寶璣、P.P的概念相類似。

輪系中其他的齒輪則固定在夾板上,藉由它們得以與中心輪連結,方可顯示抽象的時間能量。

自微型計時器於17世紀末期被發明以來,製錶師們便在功能、精準度、耐用度與能量持久性上計較

其中能量儲存的多寡關乎錶款本身運行的時間長短,這與實用性大有關係,因此特別受到重視。

早期懷錶的使用方式與現今的腕錶大不相同,它們大多被主人安置在口袋中

這樣的方式無法使懷錶受力,因此即便是自動上鍊的款式,也為著上述原因無法使自動盤擺動而充分的取得能量。

 
機械錶內部結構2.jpg 
圖:P.P的Cal. 240 PS IRM

LU的能量儲存可達51小時,從能量顯示結構的細部放大圖中,我們可清楚的看見

依然是以複雜的輪系所組成。值得注意的是,能量指示的齒盤上其分佈亦為「扇型」

與寶璣的概念十分類似,可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直到1794年,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創作了一只自動上鍊懷錶

該懷錶便具備著能量儲存顯示(Power Reserve Indicator),可說是最早的能量儲存錶款。

現今市場中最具代表性的能量儲存品牌則非寶璣莫屬

原因在於其Power Reserve Mechanical Structure完全與寶璣原創的自動懷錶之結構相同

各位別誤會,寶璣現時的能量儲存錶款,不僅只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在結構上更是穩定而準確

受到眾多使用者與鐘錶維修師的肯定,這印證了「亞伯拉罕.路易.寶璣=鐘錶之父」的說法。



在前述的能量儲存運作原理與結構的大致說明後,各位是否對於能量儲存有了較清楚的了解呢?

現今市場中有許多的能量儲存腕錶,它們的結構不盡相同,但無論什麼樣的結構都必須與發條盒相接

這個原理是不變的!其實能量儲存顯示這樣的功能,實用的價值並不若設計理念來的大

平衡錶款設計與造成視覺美觀的成份居多。因為這樣複雜的輪系在長時間運動下,一定會有耗損

一但故障,這在修復上不是那麼容易,可說是考驗著鐘錶維修師傅的一種結構。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這也代表了鐘錶工藝的進化程度吧!

 

 

相關標籤:

(1)機械錶(5)凡爾賽(7)凡爾賽機械錶(11)凡爾賽手錶(4)手錶(3)腕錶(2)凡爾賽腕錶(4)凡爾塞(12)泰鼎國際(9)Versailles(6)Versailles凡爾賽機械錶

 

本文引用自[[機動學論壇(TALKING MECHANISMS]]

 

loveine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